碩士書審專家|搞懂4要點,研究計畫書其實並不難!

研究計畫書的意義

研究計畫,顧名思義就是在研究所論文生活中的那一個想要研究的「計畫」。
「研究計畫書」這一項目會成為書審資料中的一大加分項主要是因為:透過研究計畫,教授可以看出您對想要研究的主題的認識、研究的初衷、對該領域專業學術架構認識多少等。

但是,入學前就要決定論文題目方向嗎 ?
答案是:否,不是的。書審資料的研究計畫只是「升學」書審用,未來真正的論文題目還是需要與指導教授討論唷!
因此,在此時的研究計畫主題挑選就很重要了,建議以口試好回答為方向,較為安全的方式是找自己最熟悉擅長的領域為原則撰寫,避免寫不熟悉的領域造成口試時教授一問我們三不知。


研究計畫書的架構

簡單來說,研究架構書只是升學考試時「提出的計畫」,尚未到施行階段,故只需擬定「計畫方案」就好,不需寫出研究結論及建議。

主要包含研究主題、背景與動機、目的、文獻回顧、研究方法、預期結果等。依照章節分次為:

  • 第一章:緒論研究主題、研究背景與動機、研究目的或問題、研究流程、研究重要性等)
    說明本研究的主題,執行研究的時空背景 (如:疫情、金融海嘯等),並提出本研究為何重要。請注意,所有研究背景相關陳述都需要有已發表之學術論文、期刊、網路資料、報章雜誌或書籍等佐證。
  • 第二章:文獻回顧(亦可稱為文獻探討)
    文獻回顧可以說是名詞解釋,須把整篇研究中會提及的專有名詞、各變數名稱、變數之關係等,均須一一列出並解釋,請注意,所有文獻回顧中的內容都需要有已發表之學術論文、期刊、網路資料、報章雜誌或書籍等佐證。
  • 第三章:研究方法(研究方法與架構、研究對象、研究設計)
    本研究預計執行的方式,其中需說明研究性質(如:質化或量化)、研究執行方法(如:數據分析法、滾雪球訪談法等)、研究對象、研究設計等。
  • 第四章:預期研究成果(研究貢獻、實務與理論意涵)
    預期的研究成果(假設的支持與否、實務界貢獻、學術界貢獻等),建議朝「呼應研究目的」之方向撰寫。
  • 附錄、參考文獻
    撰寫本計畫書中所用到的所有論文、期刊、網路資料、報章雜誌或書籍等,均須列在「附錄、參考文獻」當中,並注意相關格式規定。


1. 第一章的研究背景與第二章的文獻回顧的所有內容,均需要有已發表之學術論文、期刊、網路資料、報章雜誌或書籍等資料的佐證,無法自己憑空撰寫,亦不可全盤引用。
2. 碩士論文大多屬於驗證性研究,因此研究架構建議以過去學者的研究架構為基礎,不建議自創架構。若期望有創新價值,建議可以研讀過去學者之文獻後,嘗試延伸過往學者研究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開創新的理論價值。
3. 須注意該系所規定之論文格式,是否有規定須遵照MLAAPAISO 690等格式(點選查看國際最新格式規則),建議一定要照格式規定撰寫,正確的格式與字體、大小、行距等,對閱卷教授來說有極大的加分效果。


研究計畫 ≠ 論文計畫書 ≠ 學位論文?三者差異

說到這邊,同學們應該對於學位論文、計畫書、研究計畫等項目霧煞煞吧?以下我們分項說明:

研究計畫
正式如上所述,主要是用在升學考試時,讓教授檢視考生對想要研究的主題的認識、研究的初衷、對該領域專業學術架構認識多少。

論文計畫書
則通常在碩二上提出,用於第一階段論文計畫書口試時,供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評斷研究計畫書的價值與可行性,建議著重在研究目的、實務與理論價值等。

學位論文:
學位論文也就是畢業論文,可以說是完整版的「論文計畫書」,在計畫書通過口委與教授認定合格後,依照研究方法去實際執行該研究。
之後將研究結果與討論寫在第四、第五章。也就是說,計畫書是初步擬定,而論文就是計畫書加上完整的研究結果。


實際範例

說到這邊,大家應該很想來看看實體範例了!不著急,其實研究計畫論文計畫書就是我們說的「論文的前三章」(即尚未到實行階段),因此我們可以從許多論文或期刊的搜尋平台找到活生生的例子:

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為例子,在搜尋處打上隨意關鍵字(此處以「蔬果」)為例:
便會出現許多包含蔬果的研究,除了有些近五年發表的論文不能下載之外,通常都能線上閱覽。
非常建議同學在撰寫研究計畫或論文計畫書之前,先搜尋過去研究所學生發表過的學術論文,熟悉架構與寫法後,依樣畫葫蘆會非常快速上手唷!



研究計畫需要時間構思與撰寫,多看範例與學術論文,掌握架構之後其實並不難。
透過以上教學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若您有任何問題,歡迎與我們聯繫。
若您有協助撰寫需求,可以參考我們的完整客製書審製作秘密客製書審項目方案,您所提供的個人資料與學經歷、獎項、作品、相關個人審查資料等,本公司全權保護您的個資,僅用於備審資料撰寫用途,絕無外洩疑慮,敬請放心。
標竿學術顧問感謝您的閱覽,祝您撰寫一切順利!

你可能會想看